PS往往在申请英美加澳等希望国家大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很多同学却不太了解写PS的注意点和禁忌。本文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写写PS的注意事项吧。

●PS的长度

在欧美,PS归为ESSAY(漫谈)类,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笔者曾深入研究过欧美出版的优秀PS文选,无不短小精悍,内容却非常丰满,文笔优美。

一般来说一篇PS的正常长度为600-800英文单词,而相当多的中国申请人的PS超长。笔者甚至见到某些人的PS写到3千多字。

很多中国申请人试图把自己的方方面面的优点和成绩展示出来,须知PS不是简历的详细补充,许多信息可以通过其它文件展示(如学习成绩等)。

美国大学的招生人员曾谈到:在留学申请旺季时,面对堆堆积如山的文件,一般他们审查一个PS的时间只有2,3分钟,那种长篇大论类的PS只能让人心生厌烦。

●PS必须紧扣所要申请那个专业的主题写。

不要盲目的个性化许多人都一知半解地听说PS需要"独特个性"(unique),和"煽情"(Emotional),因此挖空心思地找自己的"独特"点和乱"煽情",结果往往南辕北辙,许多多中国申请人往往用大段篇幅写一些不相干的个性,在招生者眼中,这完全不着边际(make no sense)。

必须明确,PS这样一篇短短数百字的文章是没有地方去说不相干的废话的。

通过PS你必须让招生者知道你选择该专业的明确和强烈的动机,同时具备充分的条件完成该专业的学习。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很独特而有个性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如笔者曾经修改过一份申请 CS(计算机专业),的PS,原文用了数百字描述他如何开展班级工作的经历。笔者将其改为:

我喜欢思考,如何让事物运转得更有效率。在大学期间担我担任班级文艺委员职务。在工作初期,成员经常因为性格,工作方式各异产生矛盾。后来我根据每个人情况,让性格外向,善于人交际的人做外联及工作将协调沟通的工作;让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人做各项工作的筹备及策划工作;让有远见,有凝聚力的人做整个工作的进度安排,及分配各项任务。这样安排的结果是系统发挥了最佳效率。

这样既突出了个性,又紧扣申请CS专业应具有的严谨的系统思维能力这一重要素质体现了出来。

●结构简单,衔接紧密,主线明确,便于理解

“Simple is the best”请记住,招生人员每天要读大量的申请资料,只有那种简单有力重点突出的文章才能打动招生人员。留学文书其实是您个人的广告,您仔细想想,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哪个不是简明而有力的?中国申请人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优点不分主次全都告诉招生人员,导致的结果就是招生人员对你的整体印象的模糊。笔者认为,PS中什么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

●精心安排PS和其它文件的关系

如上所述,PS,推荐信,简历等文件构成一整套申请文件系统,既需要相互应证,也需要这些文件各有侧重点。因此在写作这些文件之前必须总体构思安排文章的布局和每个文件突出的重点。许多申请人将本该由简历或推荐信突出的内容放在PS中,这样不但造成信息的无效重复,同时弱化了PS应起的作用。

●语言表达层面上一定要用地道的英语

中国人自己读得很顺的英语往往是按中文的语言逻辑写成的"中式英语",不但会大大削弱您想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而且会让招生人员看起来很枯燥无味(DULL). 有些申请人,特别是考过GRE的申请人,用词句式过于夸张,古怪,不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和文风。这种中国学院英语,其实经常让外国教授难以理解或是看后笑得前仰后合。完成的文件最好由母语人士进行修改。

PS典型错误之一:

大量申请人在PS中讲故事,最为典型的第一段是:我小时候受了什么启发或者指导,或者来自父亲母亲或者来自老师朋友,于是开始对某某学科感兴趣。这让我们哭笑不得。我们在美国所见到的大量PS,不管是美国学生写的还是中国学生为转学写的,95%不超过一页。美国教授是没有耐心看几十份甚至上百份两页或者三页的故事的,而且一页纸的PS是没地方讲故事的,只能把自己最突出的两点或者三点用数据、事实和细节表达出来。

PS典型错误二

用词不当

当时我们在申请时,在PS中将未来的职业目标定位为“行业专家”,当时用的是specialist,几位英语硕士并没有提出异议。到了美国,发现这是个极大的错误。美国人把从事普通技术工作的人员称为specialist,比如实验员叫做research specialist。Specialist的意思是“做某种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专家expert”的意思相去甚远,把自己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定位为普通技术人员,可想而知老美对这种定位的困惑。

再比如说,很多人把自己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或者研究生阶段的导师翻译为“Tutor” ,这是个性质极为严重的错误,英语里“Tutor”是“家教,批改和辅导作业的人员”的意思,而研究生的导师应翻译为“Advisor”,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翻译为“Instructor”。老美看到申请人让Tutor--家教写推荐信,对申请人的严肃性就会产生很大疑问,最后推荐人落款如果是教授,老美就更晕了,看来中国的教授很多在干家教(just kidding)。尽管很多美国教授可能已经习惯或者学会了“中国英语”,但一篇用词准确,行文流畅的文章无疑会极大加强你的竞争力。

此外,由于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某些被中国人认为是优点的东西写出来常常让美国人和各国老外难以理解。比如说Hardworking,很多学生的申请材料都说自己工作努力,但老美认为工作努力是应该的,是本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困惑为什么中国学生把它当作优点。就整体而言,美国人的职业素质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确实让人佩服,高技术加上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就是老美称霸世界的原因。